(一)Erikson 八個時期的危機
危機:自我發展的過程中,受社會規範的要求產生適應困難,Erikson 稱之為發展危機。個體遭遇危機,必須學會調適自我,從而符合社會的要求。自我調適後,危機得以化解,也代表自我進一步的成長。
信任 vs. 不信任
0~1y
個體自嬰兒期與父母之間,以信任為基礎建立的社會關係。
發展順利:個體能對人產生信任、有安全感。
發展受挫:個體會缺乏安全感、焦慮。
自主獨立 vs. 羞怯懷疑
1~3y
此時期面臨的危機是能否學會生活自理能力。
發展順利: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。
發展受挫:對自我控制和掌握事件感到不自在。
主動 vs. 愧疚
3~6y
此時幼兒已有高度行動力及基本語言能力,能開始表現自己。
發展順利:主動好奇,行動有方向。
發展受挫:對於個人的無能為力感到愧疚。
勤奮 vs. 自卑
6~12y
兒童開始受正規教育。
發展順利:具有學習、做事、待人接物的基本能力。
發展受挫:缺乏自信,有挫折感。
自我認同 vs. 角色混淆
青春期
個體會依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以及未來的期待等,尋求自我認同。
發展順利:有明確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追尋的方向。
發展受挫:生活無目的,感到迷失。
親密 vs. 孤獨
成年早期
此時期著重於與他人維持親密關係,並奠定事業基礎。
發展受挫:與社會疏離,感到寂寞孤獨。
創造生產 vs. 頹廢停滯
成年中期(中年期)
著重於對家庭、工作、社會或未來世代的奉獻。
發展受挫:不關心他人與社會,生活缺少意義。
完美無憾 vs. 絕望沮喪
成年晚期(老年期)
個體回顧自己的一生。
發展順利:對所經驗的一切感到滿足。
發展受挫:徒勞無功的感受。
(二)Marcia 青少年統合狀態
兩個向度:
危機
程度、
投入
程度
四種類型
早閉型
:低危機、高投入 → 不必關心現在,也不必考慮未來,因為都將由長輩去處理。
定向型
:高危機、高投入 → 關心現在,已決定未來,正投入特定目標。
迷失型
:低危機、低投入 → 不關心現在,也不考慮未來。
未定型
:高危機、低投入 → 關心現在,但還在找尋未來,正面臨統合危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