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背景
過去的心理學偏重研究治療心理疾患或改善負向情緒,Seligman 認為,心理學應該從治療擴充到預防,而發展具有注意健康或幸福、人的優勢之正向心理學的觀點。
二、核心觀念(三大環節)
(一)正向情緒
包括個人的思維與情緒。
- 對過去事件有好感為「幸福感」
- 主觀幸福感 ★:個人主觀上認為現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、愉快且美好的,由認知層面的生活滿意度及情感層面的正負向情緒平衡所組成。
- 心理幸福感:個人全身心投入活動,發揮自我潛能後,達到自我實現的體驗。
- 因現在經驗或事件而引發的正向情緒為「心流」
- 心流的意涵:指個體專注在活動中,暫時不會意識到自我和生活情境的狀態。
- 心流的特徵:執行工作的內在愉悅感、挑戰和技能達到平衡、行動的自動化、專注在工作上、對時間知覺失真。
- 職場中的心流:對工作有掌控感、用自己的技能挑戰工作、明確的目標、接收到經常性回饋 → 影響工作滿意度
- 對未來有所期待而產生的是「希望感」
(二)正向特質
- 指經由後天學習與少數遺傳因素所產生的「美德」和「長處」,乃個體持久的行為型態。
- 例如:利他行為、堅毅、勇氣、良好的社交能力
(三)正向組織
- 指支持和發展個體的美德和長處的各種支持系統或組織。
- 例如:能締造適切條件培養出正向下一代的家庭、學校、社會文化等。
三、三大目標
- 快活的人生:能夠成功在生活中獲得各種正面的情緒,便是快活的人生。
- 美好的人生:在生活各層面,如家庭、人際關係、工作等,發揮個人獨特的美德和長處。
- 有意義的人生:運用個人的美德和長處致力於有意義的活動,如探索世界、學習新知等。
四、對人格發展和行為改變的影響(108 高三)
(一)我的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