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眾

  1. 定義:在社會情境中,因受他人意見、團體規範與團體壓力的影響,而使個人在行為表現或思維方式上與他人或團體趨於一致的傾向。
  2. 原因
    1. 為獲得正確訊息 → 訊息性影響
    2. 為了被喜歡 → 規範性影響
  3. Asch 線段判斷實驗 (1956)
    1. 實驗同謀故意不選正確答案,藉以觀察受試者是否改變自己的選擇並迎合錯誤的團體共識。
    2. 只有受試者一人時,都不會選錯;但眾人都選錯誤答案時,76% 受試者也會跟著選錯誤答案。
    3. 受試者事後被問及原因,都說是團體壓力,不得不為。

順從

  1. 定義:因他人要求、請託或建議,而接受對方意見以使對方獲得滿足的心理現象。
  2. Cialdini 說服六原則:
    1. 互惠:面對首先給予恩惠之人提出的請求,人們更願意順從。(類似技巧:以退為進法)
    2. 承諾與一致:若個人認為某件事跟自己已做出的承諾一致,會更願意接受它。(類似技巧:得寸進尺法、低飛球策略)
    3. 社會參照:個人看到其他人接受了建議,自己也會樂意接受。
    4. 喜歡:人們樂意答應自己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。
    5. 權威:人們樂意遵從權威者或專家的建議。
    6. 稀有性:人們會覺得稀有的物件具有吸引力。
  3. 其他技巧
    1. 得寸進尺法(腳在門檻策略):對對方有所要求時,先將目標放低,對方答應後再提出更大的要求。→ 為了保持自我形象的一致性。
    2. 低飛球策略:先提出一個合理且具吸引力的要求,等對方答應後,才透露隱藏代價而提出較大的要求。→ 因為已經答應對方了,不好反悔。
    3. 以退為進法(門在臉上策略):對對方有所要求時,先將要求提高,如對方拒絕,則做較低的要求,其實後者往往才是真正目的。→ 互惠原則,對方會想回報我們的讓步。

服從

  1. 定義:個體在社會規範下或別人命令下只得聽命行事的一種社會行為。
  2. Milgram 電擊服從實驗
    1. 對外宣稱是研究「處罰對學習的影響」
    2. 採用實驗同謀扮演學生,受試者扮演老師,若實驗同謀答錯問題,受試者便按下電擊開關,並逐次加大電擊程度。
    3. 實驗結果:65% 受試者會依實驗要求執行至最高電量。這顯示在權威者的影響下,個人可能因破壞性服從而傷害別人。
  3. 影響服從的因素
    1. 緩衝:受試者愈靠近實驗同謀,服從率愈低。
    2. 權威者的影響:實驗者不在場時,服從率會下降。
    3. 角色楷模:有其他受試者拒絕合作時,服從率會下降。
    4. 實驗快速進行:可以阻礙受試者思考或反省目前做的事是對或錯。
  4. 研究服從的重要性:許多人傾向對施暴者做性格歸因,認為他們天生殘暴,殊不知,情境也會使普通人犯下暴行。探討服從的心理歷程,有助了解如何避免不良的情境,進而避免不幸的事再度發生。

體系

  1. 意涵:團體互動常受到體制化的規範,規定成員應遵守的行為、信念、扮演的角色,而形成「體系」。通常在同質性高的組織中較為明顯,如學校、監獄、政府。
  2. Zimbardo 史丹佛監獄實驗
    1. 目的:檢視體系如何建造一個影響行為的情境。(角色性規範的影響)
    2. 過程:將背景相似的大學生隨機分為兩組,一組扮演獄卒,另一組扮演犯人,實驗預計進行兩週。
    3. 結果:扮演獄卒者愈來愈殘暴,並虐待犯人。扮演犯人者則變得愈來愈卑微,也不去挑戰獄卒的行為。為避免造成受試者重大傷害,該實驗提早結束。→ 路西法效應
  3. 體系影響個人的方式
    1. 制度:升遷、獎懲或其他內規
    2. 角色:賦予成員不同角色,藉以約束或誘發某種行為。
    3. 目標:藉由強調體系目標,促使成員朝該目標前進,使成員忽略其他可能更須留意的事情。